华为云与计算 BG 迎重要人事变动,余承东兼任总裁

华为云与计算 BG 迎重要人事变动,余承东兼任总裁插图

华为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晚,却并未选择盲目跟风,这种态度颇具研究价值。它既展现了华为在云计算业务发展上的矛盾心理,又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究竟是要跟随行业巨头,还是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华为云的起步较晚

华为云与计算 BG 迎重要人事变动,余承东兼任总裁插图1

华为云相较于其他云服务,确实起步较晚。直到2017年,华为才将云计算定位为战略发展方向。在此之前,阿里云等公司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发展基础。特别是阿里云,凭借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电商背景,在云计算的早期布局中抢占了先机。而华为在此前,主要精力投入于其他业务领域,如手机业务,导致云业务的启动进度相对滞后。华为云是在其他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后才开始参与竞争,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华为在认识到云计算业务的关键性后,着手追赶,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服务体系。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领域,华为不懈努力,力求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难想象。

组织架构调整助力云发展

华为云与计算 BG 迎重要人事变动,余承东兼任总裁插图2

华为致力于拓展云业务,因而主动对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例如,去年,公司将Cloud&AI产品与服务业务单元提升为Cloud&AI业务集团。此举旨在提升云业务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性,以便获取更多资源支持。这一行动与华为在其他业务部门的做法相似,目的在于集中更多资源推动云业务发展。随着云业务部门地位的提升,内部资源逐渐向其倾斜。这一调整伴随着华为云对自身业务发展方向的持续探索。从最初单纯的云服务提供,到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构建等多个领域,华为云正努力从多个维度实现自身业务的壮大。这些逐步的调整,旨在弥补之前起步较晚所形成的差距。

每次进行调整,公司内部都会承受诸多压力。员工必须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也要重新整理。然而,这些变化正逐步引导华为云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路径。

业务模式探索与协同

华为云与计算 BG 迎重要人事变动,余承东兼任总裁插图3

华为计划将手机业务的成功经验应用到云业务领域。手机是云计算领域的主要客户群体,华为坚信这种模式具有可行性。此外,随着未来5G技术在云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汽车这一除手机外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智能终端,华为希望将手机、汽车与云计算业务紧密相连,以实现云端协同。华为云能够借助手机和汽车的大数据资源,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比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可能需要云服务提供大量的数据处理支持。

观察华为的整体业务布局,它将自身在硬件领域的优势,比如芯片、服务器等,与云计算业务相融合,力求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业务协同模式。这种做法,是华为在云计算领域与其它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尝试。

华为云的发展成果

华为云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显著成绩。根据华为云与生态总裁陈亮在演讲中提供的数据,其已上线220多项服务,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设立了45个可用区。此外,华为云吸引了160余万开发者以及2万余家合作伙伴,云市场上架应用数量超过4000个,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华为云的付出与潜力。然而,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华为云挑战行业巨头的累积。比如,要发展160余万开发者,就需要在推广、服务和提供开发环境等多个方面付出努力。这也从侧面表明,华为云正逐渐赢得开发者群体的认可。

华为云的这些成就尚不足以在云服务市场占据霸主地位。面对阿里云、亚马逊云等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仍需持续努力,进一步拓宽市场份额。

面临的瓶颈与问题

任正非认为,华为云面临诸多成长难题。这些问题包括服务能力不足、责任中心分散、力量碎片化等。从内部观察,华为云常遭质疑,公司内部需不断调整业务以应对这些声音。云业务与手机业务不同,无法迅速见到成效,它需要长期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同时,经验也成了束缚,华为长期依赖硬件优势,但在软件和应用生态方面尚需加强。对于华为而言,要从硬件优势企业转型为软硬融合企业,并非易事。

资金问题同样需要考虑,华为与阿里不同,没有美国股市的资金可供调用。这一差异限制了华为云在投入和战略决策方面的某些发展。

未来发展走向

华为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能简单模仿阿里云或亚马逊的模式。它需要结合自身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同时强化软件和应用的生态系统。只有找到能够迅速促进云业务发展的业务,才能在市场上更加稳固。尽管现在面临不少困难,华为云却拥有独有的发展机遇。随着5G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云端的协同需求也在增长,华为云凭借在硬件设备和B端市场的丰富经验,能够将这些转化为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企业级服务领域。

华为云欲在蓬勃发展的云市场领域持续壮大,必须不断革新并优化其业务策略。读者朋友们,您对华为云的未来发展持何种看法?欢迎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