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云游紫金山天文台,探秘太赫兹芯与太阳系奥秘
人们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紫金山天文台的公众科学日举办了一场云游活动,仿佛一场及时的甘霖,让公众无需外出就能领略宇宙的奥秘,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亮点。
云游活动背景
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遭遇障碍。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迎合公众对天文学的好奇心,特别在十六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推出了线上游览活动。此举使得天文爱好者即便在非常时期也能接触到天文知识。这既是应对形势变迁的做法,也是天文台积极推广科学知识的体现。活动地点设在紫金山天文台,通过网络,让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参与其中。
过去,由于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参与科学活动的人数并不多。然而,云游活动打破了这一局限,使得更多的人得以一窥天文台的神秘之处。
23日科普讲座
5月23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当天上午10点到11点,赵海斌研究员将进行一场名为《近地天体是否是地球的终结者》的科普直播讲座。这个话题在众人心中引发许多疑问,关乎地球的安全与未来,备受瞩目。赵研究员将运用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为观众提供解答。
14:30至15:00,常进院士亲自主持讲座,主题是《悟空来电: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常进院士的演讲定会非常吸引人。他将继续揭示“悟空来电”的奥秘。通过他的讲解,我们能明白暗物质的本质,“悟空号”又是如何探测它的,这些都是现代天文学的前沿领域。
参观重点实验室
5月24日的活动独特非凡。当天,线上直播将展示三个平时不易见到的顶级实验室。自2010年12月设立以来,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已取得丰硕成果。这个实验室的前身是紫金山天文台的空间天文研究部门。2015年发射的“悟空号”卫星,其诞生地就在这里。实验室持续为我国的天文研究作出关键贡献。
1990年,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实验室专注于多个科研前沿领域,例如太赫兹射电天文等。同时,它致力于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并努力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行星科学实验室
2013年4月,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实验室取得了众多显著成就。在行星探测器轨道测量等领域,均有突破。例如,在探月任务中,实验室成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类地行星探测等多个研究领域,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对人类探索太阳系具有深远影响。
深空探测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太阳系内天体物理特性的认识,同时也为深空探测的未来规划提供了助力。
科普盛宴意义
这项活动为广大民众呈现了一场科普的盛宴。多位科学家分别来自不同学科,他们的讲解满足了大家对天文学知识的渴望。孩子们或许会在其中埋下对宇宙探索的种子。同时,天文爱好者也有机会与顶尖科学家进行交流,哪怕这种交流是网络上的。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随着科技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天文学的知识能够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营造整个社会积极追求知识和探索的氛围。
活动的展望
这种云游活动未来希望能有更多举办。我们计划在活动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例如观众可以向科学家提问,科学家进行解答。如果能与学校等教育机构携手合作,那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那就更完美了。
希望科普工作能更加深入和广泛,而不仅仅是限于活动期间,天文科普的推广可以持续不断。或许将来,我们可以用更直观的方法,将科学实验室的一些研究成就呈现给公众。
你对宇宙奥秘感兴趣吗?若然,不妨关注紫金山天文台的云游活动。同时,也欢迎你分享你对这次活动的期待之情。
作者:小蓝
链接:https://www.lanmiyun.com/content/6976.html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