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承认数据丢失致创业公司灾难,引发云服务安全关注

腾讯云承认数据丢失致创业公司灾难,引发云服务安全关注插图

事件爆发

最近,一家名叫“前沿数控”的创业企业公开发声,指责其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全部消失,导致业务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尽管腾讯云曾宣称其云服务器数据可靠性高达99.9%,但此次事件却给了这一说法一个沉重的打击。数据丢失让企业客户陷入了困境,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腾讯云在官方回应中只是轻描淡写带过,然而“前沿数控”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从时间角度分析,这一事件让“前沿数控”的业务推进被迫暂停,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明显落后。这次数据丢失不仅让客户痛苦,也严重损害了腾讯云的声誉。

技术复盘

腾讯云在其发布的《关于客户“前沿数控”数据完整性受损的技术复盘》一文中提到,运维团队接到仓库Ⅰ使用率超标的警报后,将部分云盘从仓库Ⅰ转移到了新仓库Ⅱ。这一本属常规的运维流程,却未曾料到竟成了数据丢失的起点。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注意到云服务供应商在数据迁移过程中未能遵守基本操作规程。一般来说,云服务商会进行三次数据备份以确保安全,然而,他们却两次违规操作,导致数据异常扩散到三个副本,最终无法恢复。这就像建造了一座根基不稳的房屋,稍微有点风浪就可能倒塌。

可靠性争议

谭瑞忠专家指出,腾讯云所宣称的99.%数据可靠性,是根据技术标准计算得出的,并未言过其实。当前,数据安全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技术指标本身似乎颇为可靠。

此次事故中,若非磁盘静默错误引发数据迁移失误,且运维人员未违规操作,“前沿数控”的数据本可通过三副本机制恢复。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对数据可靠性影响极大,所谓的可靠性在现实考验下显得非常脆弱。

安全短板

木桶理论揭示,云计算安全易受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影响。闫怀志强调,腾讯云此次事故进一步印证了信息安全中技术只占三成,管理则占七成。若仅看重技术标准而忽略管理规章,云计算的安全便如同悬在空中的楼阁。

企业不能单纯以为把数据放到云端就能确保万无一失,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腾讯云最近的事件揭示了管理上的不足,提醒我们云计算并非无所不能,安全防护不能仅靠一个方面,一旦有所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责任界定

谭瑞忠指出,云服务商固然有责任,但客户在数据保护方面也需承担相应责任。这好比两人共同完成任务,不能单方面指责,双方都存在改进空间。

闫怀志强调,云安全责任涉及云服务商和用户双方。对于此次事故,服务商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用户也应实施备份策略,比如开启快照功能定期备份关键数据,不能过分依赖服务商。在这起数据丢失事件中,双方都应审视自身承担的责任。

解决建议

谭瑞忠提出,应促进云服务的开放性。如此一来,用户的数据便能在各种云环境和服务商间自由流动,并实现实时同步,从而为数据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举不仅提升了数据安全水平,还有助于云服务市场的健康竞争。

闫怀志提出,云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前应先评估安全风险,并就数据价值达成一致。若用户认为数据价值大,服务商可相应提高收费,实现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均衡。唯有如此,云服务行业方能实现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

这次腾讯云数据丢失的事故,大家都在讨论,是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客户的责任更重?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或分享一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