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推出欧拉操作系统,全面覆盖ICT领域,助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华为推出的双系统设计,犹如平静的湖面落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这一策略中蕴含的深远意义和对未来的展望,吸引了众多目光。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深入剖析华为这一关键的战略行为。

欧拉系统推出

9月25日,华为在联接大会上发布了欧拉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这个系统适用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嵌入式设备,几乎涵盖了ICT领域的所有应用场景。华为的这一举措,标志着其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战略布局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各类设备提供了稳固的技术支撑。

华为发布了欧拉操作系统,旨在满足其产品线及解决方案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多元化需求。公司旗下拥有众多ICT产品,包括服务器、存储以及云服务等,这些设备均需配备相应的操作系统。借助欧拉,华为得以实现操作系统架构的统一,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欧拉市场定位

大家对鸿蒙系统都很熟悉,但欧拉系统知名度较低,主要服务于企业用户。2019年1月,华为发布了基于Arm架构的鲲鹏920处理器,并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器和云服务。与此同时,作为配套的欧拉系统也同步推出。当时,欧拉主要兼容鲲鹏系列的产品。

徐直军是华为的轮值CEO,他提到,欧拉操作系统已经进行了重新定位。如今,它成为了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这个系统不仅能够支持鲲鹏处理器,而且还能与x86架构相兼容。它涵盖了边缘计算和云基础设施,甚至计划进军嵌入式设备领域,应用范围显著扩大。

双系统开源举措

华为推出了鸿蒙和欧拉两款操作系统,并对外公布了它们的源代码。这种开放的做法有助于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加入,共同打造系统生态。华为特别重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鸿蒙系统在这方面表现突出。此外,欧拉和鸿蒙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未来,使用欧拉系统的设备将能自动识别并连接鸿蒙设备。随后,双方将在安全操作系统、设备驱动架构、新型编程语言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这样的合作将促进两个系统互相补充,共同帮助华为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操作系统生态。

开源社区建设

华为在开源社区的建设和系统发行版的推广方面,成绩斐然。欧拉社区已吸引6000多名开发者,还有超过百家企业、院校和机构加入,成员遍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处理器、整机组装等领域,操作系统发行和行业应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的响应。

已有超十家操作系统公司发布了基于欧拉的商业版本。这些公司的加入,显著促进了欧拉系统的改进和提升。此举也让欧拉系统更符合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华为微软合作

华为与微软携手合作。华为强调,双方将各自利用优势,未来在华为云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领域,将融入微软的软件。然而,微软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助力华为在云服务行业中推广微软的企业级软件。

华为云与微软Azure云平台,在根本上是竞争对手。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象,使得双方的合作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也引起了外界对于他们未来合作趋势的诸多推测。

自主化的意义

华为致力于自主开发操作系统,欧拉和鸿蒙代表了其研发的成就。徐直军指出,我国在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长期以来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软件方面存在不足。华为通过“铸魂工程”,利用欧拉和鸿蒙,力求构建一个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

产业界若能给予有力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实现目标便指日可待。移除“少魂”中的“少”字,对我国操作系统减少对外部依赖、实现自主掌控,以及推动整个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向前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华为采取的双系统模式,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策略是否有助于我国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弥补核心技术和关键软件的短板?欢迎点赞、转发,并分享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讨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