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创始人黄允松:中立之道在云计算混战中脱颖而出
IBM 沉淀
黄允松在IBM工作了近十年,期间主要致力于云计算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云计算知识,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尤其是对银行业的了解更为深入。他对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十年的经历,如同建造房屋时打下的坚实根基,为他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深知,云计算不仅涉及技术,还与商业活动紧密相连。
创业决定
甘泉自IBM离职后,时常鼓励黄允松尝试创业。不管是每月还是每季度,他都会通过MSN向黄允松推荐各式创业方案,这些方案横跨社交、游戏等多个行业。尽管许多人觉得创业风险很高,但黄允松在2012年还是果断地选择了创业之路,并一直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的发展。
那时,尽管云计算领域潜力无限,但竞争愈发激烈。然而,他怀揣着梦想,带着在IBM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
关键节点 2014
2014年的中期,对青云和黄允松而言,是个极为关键的节点。年初,公司顺利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当时,公司规模尚小,员工仅有寥寥7名。到了年中,员工数量虽有所上升,但总数依旧不过几十人。不过,在公有云这一领域,公司已吸引了将近两万家企业用户,其中绝大多数为互联网领域的初创公司。
成绩看似优异,却引发了投资者的疑虑。他们担心,尽管公司拥有客户资源,盈利却面临困境。在云计算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域,如何将客户转化为实际利润,成为黄允松急需破解的难题。
招商银行攻坚
黄允松深知,收购招商银行的成功具有非凡的榜样意义。为此,他和同事们轮流前往深圳拜访,保证每周都有人进行人脸识别。这一过程颇为不易,他来回奔波于北京和深圳,但始终没有看到希望的曙光,与大企业的合作进展也不太顺畅。
众人几乎要绝望,却意外迎来了转机。按照既定安排,2015年招商银行计划对项目进行审查,然而,巨头公司的私有云方案遭遇了技术挑战,一直未能克服。这让招商银行焦急不已,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恰巧,这给了青云一个绝佳的机会。
技术磨砺之苦
公司成立已超过一年,青云遭遇了不少困难和挫折。在存储、网络等核心部分,我们不断调整,撰写了多版方案。2012年年底,Beta版内部测试即将开始,就在演示前一晚,我们突然发现整个架构存在严重问题。于是,黄允松带领团队立刻加班,通宵达旦进行修复。
这些失误和进步,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脚步。就像攀登高峰,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磨砺使得青云的技术不断成熟。
市场格局认知
陈维广认为,尽管青云面对不少对手,公有云领域有阿里云和腾讯云,私有云方面则有华为和华三,不过市场还是挺大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关注点。黄允松还指出,有些公司看重数据独立和安全,对大企业保持警惕,比如看菜鸟和顺丰之间的竞争。
青云由此找到了生存之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它没有盲目与大型企业争锋,而是专注于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
读完黄允松和青云的创业故事,你或许会想,在云计算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他们接下来要解决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记得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
作者:小蓝
链接:https://www.lanmiyun.com/content/8754.html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