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

惊人测试结果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1

18日那天上午,十堰晚报记者对停车场道闸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情况令人震惊。他们在十堰随机选择了6个停车场,竟然有4个被电子照片骗过了。只需用手机拍下月租车主的车牌,再将照片对准道闸系统的摄像头,许多闸杆就能轻易升起,让车辆顺利通过。林荫大道2号线、人民南路某超市停车场等地方,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2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3

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停车场的道闸表现不一。以人民路某停车场和医院停车场为例,即便使用同一张照片多次尝试,道闸依然紧闭。但若稍作调整照片位置,某些地方却能顺利通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停车场道闸在安全识别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4

测试详细过程

测试活动在林荫大道2号线的某个停车场所开始。记者先用自己车辆牌照的图片对准了小区门口的道闸摄像头。经过多次调整手机图片的位置,道闸终于缓缓升起,屏幕上依然清晰显示着车牌号码。随后,记者带着期望来到了人民路的一个停车场,再次将照片对准了入口的道闸摄像头,但这次道闸却没有任何反应。在同一区域内,即便相邻的停车场,它们的道闸系统功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5

记者在医院停车场用手机拍照,多次尝试用车牌图像对准摄像头,但门闸依旧紧闭,毫无反应。而在人民南路那家超市的停车场,经过多次调整手机拍摄的照片,门闸终于打开了。三楼地下停车场的门闸看起来较新,上面写着“高清车牌”几个字。不管怎么改变照片的角度、远近或位置,都无法解锁成功。另一层的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只需用照片轻轻一扫,闸杆随即顺畅地升起。

出口测试情况

19日一早,记者来到了前一天已接受入场检查的林荫大道2号线停车场,准备进行出场检测。抵达出口时,记者用手机拍照调整角度,发现道闸系统上显示的停车时间为23小时16分钟,费用总计40元。随后进行了第二轮测试,在入口位置,道闸设备准确辨认了手机中的车牌图像,闸杆随即上升,然而,屏幕上呈现的车牌号码多出了一个字母。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6

车辆一旦进入停车场,即便已经到达出口,仍需缴纳40元停车费。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道闸在识别车辆和计算费用上是否准确合理?消费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停车费用是否会因为道闸系统的问题而出现误差。

道闸工作原理

肖怀民是湖北嘉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领导,他说明说,电子道闸的运作方式并不繁琐。这个系统主要用摄像头来搜集信息,然后这些信息会被传送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完毕后,服务器会发出是否升起道闸的指令。简单来说,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负责收集信息;而服务器则像大脑,负责分析和做决定。

这类道闸使用车牌图片来解锁,多采用过时的图像识别方法,有的甚至未启用防伪功能。这种技术仅能识别图像内容,却无法验证其真伪。而众多停车场所用的视频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高速路上的违章拍摄系统,识别准确性和防伪能力都有明显增强。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7

防伪功能手段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众多停车场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一些停车场安装了地感抓拍线圈。这种设备能够通过电流感应检测金属物体,以此来防止伪造。当车辆经过线圈时,会触发感应,从而确认车辆的真实性。这相当于在道闸系统上多了一道安全屏障,让那些想用照片骗过系统的人难以得逞。

视频识别技术现在被普遍应用,它不仅能够识别车牌图片,还能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细致分析。这相当于一位“智能安保员”,能够从不同角度判断车辆的真伪。相较于静态图像的识别,它更能有效阻止用照片解锁道闸,进而提升了停车场的安全防护能力。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8

法律责任分析

李满律师是湖北郧和律师事务所的成员,他指出,使用他人车牌、跟踪或倒车等手段规避停车费用,是不道德的。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停车场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触犯法律。而且,停车场要正常运营,也需要投入资金,这种逃费行为无疑会对停车场造成损失。

网传车牌照片可轻松开启停车场道闸?十堰晚报记者实测揭秘真相插图9

若消费者发现道闸系统有故障,应马上告知停车场的管理人员,绝不能利用这一情况来规避费用。我们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从法律层面来看,那些违反规定逃避缴费的人可能会面临罚款,甚至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大家认为有哪些方法能让停车场的道闸系统更加安全?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