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与京东云价格战再度升级,2023年云服务市场降价潮持续

阿里云与京东云价格战再度升级,2023年云服务市场降价潮持续插图

云计算行业不断向前发展,阿里云和京东云最近都下调了服务费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场竞争的背后,或许是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又或许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考量。对此,我们将进行详细剖析。

阿里云率先降价

2023年4月,阿里云举办了“最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核心产品价格普遍有所下降,降幅介于15%到50%之间。其中,存储产品降价幅度最大,高达50%。特别是云服务器ECS降价幅度最大,达到了36%,而对象存储OSS降价幅度最高,高达55%,云数据库RDS降价40%。这些产品都是我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产品。预计此举将使数百万新旧客户受益,同时,许多企业客户也通过直播平台咨询云服务方案。

自2013年起,阿里云开始下调价格,至今已实施多轮降价。2014年,它降价六次;2015年至2016年,它连续降价十七次;核心云产品的降幅甚至超过50%。至2024年初,阿里云再次带头降价,且降幅超越了之前所有降价;此次降价仅隔上次“最大规模降价”不到半年时间。

京东云跟进比价

五月,京东云在我国云服务领域推出了首场公开比价赛事,活动持续了一个月以上。当晚,宣布从次日开启对特定服务商的价格对比,并喊出了“任意降价,竞出低价!我们坚持全网比价,挑战低价,再降10%!”的口号。3月28日,京东云便设立了10亿比价基金。他们承诺会不断进行价格比较,并关注罗永浩的直播。他们保证,罗永浩直播间内的商品价格会比老罗直播间便宜10%。

京东云的“春风计划”包括产品、价格和服务三大方面,目标在于吸引更多用户,扩大市场范围。但据内部人士透露,仅靠价格优势还不够,必须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云计算才可能像水电煤那样广泛普及。

降价背后原因

阿里云长期实施降价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价格下调来提升销量,进而扩大市场份额。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价格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同时,阿里云积极拓展非互联网用户群体,以促进云计算的“飞轮效应”。通过吸引企业使用其云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助力自身持续发展。

京东云的负责人强调,“全网比价”并非只是价格上的竞争,它是一种经过内外部大规模实践检验的技术创新。他们相信,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在技术方面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技术发展初衷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这两家电商平台在构建云平台时追求的目标相似,那就是让计算资源对公众开放,希望克服用户数量迅猛增加所引发的计算能力瓶颈。伴随着电商领域的持续拓展,对云计算的需求持续上升,他们开始将自身的技术和资源推向市场。

促销活动期间,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服务器承受了巨大负荷。于是,云服务应运而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资源,保障业务正常运行。而且,它还能高效利用闲置的计算能力,从而产生商业效益。

市场选择变化

业界专家指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在挑选云服务时,将更加重视模型本身的品质以及应用的实效,而非仅仅关注其计算和存储的基础功能。市场需求正逐步从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单纯的价格优势已无法完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AI的训练和运行需要云服务的强大支持,而模型的优劣以及其应用效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智能客服和图像识别为例,出色的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未来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AI云服务预计将带来更大的盈利潜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它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增值服务,比如定制化的模型训练和智能算法的优化。以京东云为例,在春晚期间,他们利用AI技术,成功将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30%。

这显示出AI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所以,云服务提供商需不断强化AI技术的研发投入,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云计算行业,价格和技术,您认为哪一个更重要?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另外,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

THE END